二战后的美国为了救济欧洲,推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将得到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价值130亿美元,其中90%是免费赠予。”
欧洲人很高兴。但是,免费的,总是最贵的。
这些国家必须对美国废除关税壁垒,放宽外汇限制,许多基础货币的发行都必须以美元为发行抵押担保资产。
也就将命运交付给了美联储之手,代价在八十年后显现。
而拜登是谁?他是经历了冷战的老牌政客,他上世纪就访问过中国北京,现在忍受着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煎熬,端坐在椅子上,维持着美利坚帝国最后的体面。
你可以嘲笑他,但绝对不要低估一个经历过冷战且行将就木的老人,会对这个世界抱有怎样的恶意。
美国解决通胀的方法历只有一个:加息!为超发的美元找到新的资产标的。让有足够体量的经济体陷入危机,献出本国的优质资产。
在这一年,全世界的上市公司都不得不承认,美联储主席的一个用词,甚至一个表情对股价的影响远比公司的财报更加重要。
整个欧洲也认识到了,美国总统的一项决定能从何种程度上影响它们的未来。
成立于1856年,资产规模为硅谷银行近3倍的瑞信银行便深刻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极致寒意。
虽然瑞信银行自身也不干不净,近几年连连暴出贿赂官员、数据泄露、帮毒贩洗钱的丑闻,但真想看这瑞士第二大行的倒掉,还得是靠美国人。
美国时间3月9日,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倒闭,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激起潜在系统性灾难的忧虑。种种山雨欲来,15年前雷曼兄弟暴雷造成的恐惧一朝重现。
很多金融专家此前就预测,在硅谷银行冲击波下可能会有新的“牺牲者”,认为欧洲的瑞士信贷最可能是下一个破产的大型银行。现在看来预言成真了。
瑞信银行和中国建行、农行同等级别,如今也只能贱卖给老对手瑞银。一开始瑞银还老大不乐意,只愿出10亿美元收购,直到瑞士政府亲自下场,价格才提升到30亿瑞郎(人民币223亿元)。
瑞信的倒掉给欧美各大央行提了个醒,如今纷纷展开自救。
如日本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就联合宣布,提高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增加美元流动性供应。
但美联储的镰刀已经落下,便不会再轻易收回。人人都关心瑞信银行,却不知道在美联储激进的暴力加息中,美国人已得到了更多。
股神巴菲特注意到了风向,向股东发出了第45封公开信,表示他准备了接近1300亿美元的现金。他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而美国高盛则比巴菲特下手更快,早早乘人之危,抢购了英国最豪华的地段。
汇集了赛尔福里奇、玛莎、约翰路易斯等300多家大型商场的牛津街,拥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和佩斯画廊的摄政街,现在已经可以改挂星条旗了。
金融服务业的惨烈尚算其次,拜登更眼馋的则是欧洲的核心工业。
全球最大的电缆生产商普睿司曼,产量削减了5%,并解雇了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区域约10%的员工。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瑞士巨头诺华纷纷开始大裁员、大停工。
但在大西洋彼岸,这些巨头的崭新工厂却在全力运转着。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将全球260亿欧元投资额的约15%投资于北美。
德国三大车企,奔驰在亚拉巴马州开设了新的电池工厂,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进行新一轮电动汽车投资,而大众在田纳西州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与电池实验室。
据《金融时报》数据,去年上半年,美国新增外企直接投资项目总价值约为120亿美元,就已经是2011年的两倍。
而这样“万国来朝”的背后,则是白宫与国会山的疯任“大撒币”。
据Good Jobs First数据,美国各州和地方官员同意在2022年达成价值5000万美元或以上的补贴交易多达23笔。
而拜登则是“撒帀”最多的那个大金主,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自不必提,还签了一个《通膨削减法案》。
这些法案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撒币!补贴!吸引外资!
这样的恶意竞争引发了欧洲人的不满,但直到近日,欧盟才以答应与中国稀土脱钩为代价,让欧洲电动车企一起程度上融入了《通胀削减法案》。
不过,美国这场疯狂的轮盘赌也在动摇着。
要注意,美联储加息至今,干掉了自家的银行,干掉了盟友的银行,但获得的资产仍不足以消化海量的美元。
联邦政府触及了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白宫与国会山争执不断。
微软、亚马逊等美国本土大型科技公司无法从市场上获得合理的货款,接二连三的大裁员引发了群众情绪的不满。
既要还要,美联储会疯狂到什么地步,来捍卫美元霸权?
要知道,在大洋彼岸,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启航。
两年间中国掌握了至少2.38万亿抄底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砸低的全球优质资产,最终成为取代全球美元流动性的替代品。
俄罗斯抛售美元与欧元,且将其置换成人民币资产以及将人民币纳入本国外汇储备,并允许人民币结算其对外贸易。
另外,俄罗斯国家与富豪开始大规模投资中国,这就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支付大循环,而伊朗与土耳其也如法炮制。
这已是直接冲击了美国金融与石油结算绑定后,收割他国的根本。
再强大的帝国,终归是有其极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