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清脑 ,作者清脑作者
不知何时起,“佛系、躺平、焦虑”这些关键词逐渐成了很多人的状态标签。
因为大家总觉得每天活得很累,无论学习和工作,似乎怎么努力都做得不如别人好,得不到想要的生活。
于是在看不到人生未来和希望的状态下,开始自我放弃和摆烂了。
对此,我深表理解。
不过,你要是来我这里寻求安慰,我一定会鼓励你振作起来。
但我不会对你喊口号,我会带你见识我们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心脏。
为什么心脏永远不累?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的心脏从胎儿时期便开始一刻不停地跳动,此后持续工作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不停歇。
如此强度的工作为什么没有让它累到躺平呢?
因为我们的心脏根本不累,它极其“懂得休息和放松”。
比如心脏每跳动一次约需0.8秒(以75次/分的心率计算),在这个过程中:
- 心房收缩(工作)的时间为0.1秒,舒张(休息)的时间为0.7秒;
- 心室收缩(工作)的时间为0.3秒,舒张(休息)的时间为0.5秒。
如果数字有些抽象,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心电图。
这张图片你一定不陌生,但你以前可能从来没有注意到心脏搏动与放松的关系——那长长的、平缓的直线说明它一直在休息呢!
换句话说,如果让你高强度工作1天,然后休息7天,或是工作3天后再休息5天,相信你也不会觉得累。
当然,不仅人的心脏如此,其他动物也是如此,而且在其他动物身上,它们还有更多这方面的表现。
比如马是一种非常擅长长跑的动物,但它能长时间跑动并不完全因为它肌肉发达或心肺强大。
更关键的因素是,马在跑动的时候只在马蹄触地的那一瞬间用力,而其余时间马蹄和肢体是放松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画面是马不停蹄,但实际上它也在不断地放松和休息,其原理和心脏跳动一样。
一般动物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放松模式,只有面临生存危机时才会开启压力模式。
比如狮子捕猎时也会切换为压力模式,但只要不是捕猎,狮子就处于放松模式。❶
心脏和动物都没有智能,它们只是遵循原始基因的节能本能罢了——
保持放松,以最少的能量去行动、去生活——在该用力的时候用力,在不该用力的时候一点力气都不要用。
反观我们人类自身,情况似乎就不那么美好了,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
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正不自觉地处于紧张或僵硬的状态,比如面部的表情,或背部的肌肉……
我们之所以无法像动物那样天然地时刻放松,大概是因为我们是智能生物,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很多欲望和杂念,所以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
而这种长期的、不自觉的紧张或僵硬状态也为我们日后的健康、幸福和学习埋下了一系列负面隐患。
心理放松比生理放松更加重要
相比起生理上的放松,心理上的放松其实更为重要。
因为身体能不能放松下来,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理能不能放松,所以精神上的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它是我们保持放松的源头。
而精神上的紧张通常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无效的欲望太多。
比如有些人总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学很多东西,又想很快看到效果,结果哪个都做不好、学不好,导致自己每天都很焦虑。
再比如一些人在做每日计划的时候胃口很大,不仅没有娱乐,任务也多(大)到不可能完成。
于是他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往往会先在计划面前踌躇一会儿,然后转头玩起手机,事后心里又觉得特别懊悔,周而复始。
欲望太多、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迷茫,会始终做不成事,会经常否定自己,然后逐渐失去动力和希望。
如果一个人的欲望状态长期如此,他在精神上自然是放松不下来的。
二是逃避模糊的情绪。
精神无法放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以致成天游走在痛苦、害怕、担忧、期待、纠结等精神内耗里。
比如很多人特别在意他人的眼光,觉得别人都在背后评论自己,以致自己无心学习或工作。
再比如一些人总是纠结到底是考编还是考研,不确定哪个选择是最优的,导致反复权衡,最终哪个都不能专心投入,白白浪费了时间。
像这样的情绪状态还有很多,但只要审视它们,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精神内耗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精神包袱,现实世界里可能并不存在。
当然,对于那些外界确实存在的压力,我们也不要逃避它。
因为一旦选择逃避,那些痛苦和压力事件就会变成一种模糊的情绪在后台影响我们,使我们始终无法在精神上放松下来。
而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长期紧张,那他就会处于慢性压力之中而不自知,他的身体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因为长期的压力模式会使我们的交感神经㊟处于活跃状态。而活跃的交感神经系统会让肌肉收紧,血液流动速度加快,心率也会提高。
如果血液流动速度总是很快,血管就会发炎,这会导致血栓,长期下去,人就会得高血压和心脏病。❷
会放松的人学得更好
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如果始终处于不自觉地僵硬或紧张状态,那他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得更弱。
因为紧张状态下,人的感观灵敏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和体能精力都会降低,无法有效地接受更多信息。
比如我最近在学习弹钢琴,而钢琴老师反反复复提醒的一句话就是:
启蒙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松,手不能有一丝僵硬和紧绷。只有这样,以后在进阶的时候手指才能快速跑动起来……
放松与快速反应和完美表现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很强的联系。
比如下面视频中的这只猫的动作极其迅速,完美展示了“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风采。
luca小胖子呀,赞2.1万
抱过猫的人都知道,猫在放松的时候身体是非常柔软的,但动起来则极为迅速。
虽然现实世界的猫并不一定都如视频中的猫这样敏捷,但它们天然放松的习惯却值得我们学习。
再比如,武当道长陈师行出剑时可以轻松发出剑鸣声,而前来学习的弟子却怎么也发不出来。
于是他接过弟子的剑说:“由于你没放松,所以发剑的时候剑劲上不来……”
武术世界频道,赞372
当然,我们都知道陈道长能轻松发出剑鸣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功力,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他的功力中,放松是很重要的一个要领。
如果缺少这个要领,那完美表现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见,放松对于学习,特别是肢体动作类的技术学习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放松对人们在赛场竞技时的表现也影响重大。
效能心理学家吉姆通过研究发现:
那些优秀的竞技选手与普通选手的真正差别并不在他们的技能习惯上,而是在他们得分之后的比赛间隙中能快速地放松,使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顶级选手可以在得分之后的16~20秒内让自己的心跳降到每分钟20次,而普通选手往往没有相应的赛间习惯,在整场比赛中,他们的心率都停留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身体很难支撑下来。❸
所以,我们在学习技能或参与竞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松这个要领。
当然,不管是在学习技能还是在学习知识,我们也要注意脑中杂念和内心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一个心无杂念、内心平和的人必然能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注、更加投入,进而学得更好,表现得更好。
如何保持放松?
既然放松如此重要,我们就要主动、刻意地去养成这个习惯,毕竟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会跟我们一辈子。
好在放松的方法并不复杂,我们只需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就可以。
生理方面,消除紧张的方法是保持自我觉察和深呼吸。
比如阅读的时候,我经常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脸上的表情是僵硬的,于是马上提醒自己放松,毕竟阅读时完全没必要让脸部的肌肉保持紧张。
再比如睡觉的时候,我也总会觉察到腰部或颈部的某个地方总是不自觉地用着力,于是我会刻意去放松那个地方。
在这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身体放松的基本要领就是把注意力放到感受上,尽可能保持身心合一——说到这,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冥想这个习惯上。
是的,练习冥想会提升我们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身心合一的天然习惯,这也是一个保持放松的好办法。
当然,放松不是瘫倒,而是不动的时候极度放松,动的时候全力以赴;不动的部分毫不用力,动的部分奋力一击。
这是一种开放而警觉的状态。
另外,当我们遇到巨大压力或紧急状态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深呼吸——它可以让我们的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恢复体能和理智。
心理方面,消除紧张的方法是消减欲望和正视痛苦。
一个欲望太多的人一定是放松不下来的。
因为当我们处于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还想都做好的情况下,我们必然会陷入焦虑和浮躁,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欲望,尽量聚焦最重要的目标。
我自己有一个筛选目标的好方法:如果一件事情我能保证每天都有时间去做它,那它就可以成为我的重要目标,其它目标我都会果断舍弃。
这是一条非常有用的经验!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聚焦最重要的目标,才能做出名堂和成就,我们的过程才会变得从容,收获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更安心。
相反,如果因欲望太多而导致哪个都做不好(这也是必然的),这种挫败感会让我们产生自我否定和怀疑,进而变得更加焦虑。
同时,降低期待也可以让我们的精神放松下来。
比如一些同学在考试前非常焦虑,因为平时学得不够扎实,所以担心自己考不好被对手超越,或考不上理想的学校,结果越来越没有心思学习。
这个时候我都会建议他们主动降低期待,默认考试的结果是不好的,这样他们反而能放下心理包袱,以玩的心态去投入学习。
毕竟担忧没用,还会加剧状态下滑,而放下担忧,反而能使人振作起来——反正考不好是预料之内,考好了是天大惊喜。
另外,当我们心里出现任何一点儿难受或隐隐不安的情绪,诸如畏惧、担忧、焦虑、期待、紧张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主动正视这些痛苦。
一定要用笔或键盘把它们“写下来”审视,不断地问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期待什么?纠结什么?问自己这样担忧有没有意义?问自己怎么做才是更好的选择……
只要用“写下来”的方式不断梳理自己,这些模糊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清晰,我们就能很快从情绪里走出来。
否则,它们就会在始终在后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陷入情绪反刍,不自觉地处于隐隐约约的紧张状态。
一个人如果经常这样及时梳理自己,他的情绪就会非常稳定,生活也会非常平和。
总之,放松是生活幸福与高效学习的共同法门——这是我多年学习探索、实践验证的有效结论和经验。
它很高级,也很重要,但它并不神秘。
因为追求放松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我们只是回归孩童时期罢了。
在那个时候,我们心思单纯,感观开放,尽情投入,灵性十足。
那个时候,我们天然会放松。
只是长大后,我们不小心把它弄丢了。
幸运的是,我们有幸聚集在这儿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找回来吧!
❶❷❸❹❺❻❼❽❾❿
空空空空空
本文参考资料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❶一般动物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放松模式,只有面临生存危机时才会开启压力模式,比如狮子……P11
❷长期的压力模式(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处于活跃状态……如果血液流动速度总是很快,血管就会发炎,这会导致血栓……P11
㊟ 所谓“交感神经”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工作神经”,它在身体紧张和兴奋时运作;与之相对的“副交感神经”又称为“休息神经”,它在身体休息和放松时运作。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的系统,共同组成我们身体的“自主神经”,一起控制我们身体内所有的器官。